策劃需要注重反差效應
策劃要想方設法引起人們的注意,,就必須注意小與大之道,否則即便產(chǎn)品再好也猶如黑夜里拋媚眼,無濟于事。
單位電梯里的電視廣告整天嘰里哇啦的,一段時間一則廣告突然沒聲音了,鬧中靜了十幾秒,結果只有這則廣告效果最好。小王很吃驚,問:那不是在倒帶嗎?我說管它呢,喧囂中有一份寧靜就有了反差,所以廣告效果好不奇怪。小王想了想,的確,只有這則廣告讓我記住了。
2008年汶川地震時,王老吉捐款1個億,沒多久網(wǎng)上出現(xiàn)了封殺王老吉的帖子。這還了得?相當于在人們受傷的心靈上撒了一把鹽。然而看到帖子內(nèi)容后卻又忍俊不禁。于是那一段時間內(nèi),王老吉賣瘋了,人們真的相繼封殺王老吉了,上一瓶買一瓶。這里反差起到邵珠富常講的由注意到消費者到消費者注意到的效果。
去年策劃了一則小丑參廣告 這里海參又小又丑,故名小丑參,丑是因為沒有糖、鹽、福爾馬林、水泥等添加,外表不挺刮;小是因為沒有人為地去拽扯大,加工方法則用的是純土法制成,一般人買海參喜歡大且漂亮的,而不是小又丑的。但相對外表,天然無添加的海參或許更討人喜歡,于是小丑參在中秋節(jié)和春節(jié)賣瘋了。
我們組織過一個時報吃貨團走進三義和的活動,毫無疑問,這算是大事,但后來我給起的標題是什么呢?三義和的羊湯就是好喝,只用了一個小角度小標題,大題小做了,效果好得不得了。
類似的,給波羅峪風景區(qū)策劃的小蝌蚪找媽媽活動,一只小蝌蚪勝過幾千萬投入的再造景區(qū),這也是一件大題小做的案例。
大題小做,讓晦澀的主題離消費者更近了,主題便于消費者拿捏,達到落地的目的,策劃就有效果了。
四川汶川大地震這樣的大事,最終出名的、讓人們記憶深刻的卻是一頭豬(豬堅強),大事之后人們卻更記住了一件小的事;類似的還有例外服裝等,均是大背景下的小做之經(jīng)典,在大背景下的小做,它能讓人們感覺更真實這樣的內(nèi)容生活中比比皆是。
突然想起一句話,大事開小會,小事開大會,特大事不開會的流行語,頗覺有趣。從策劃的角度講,這與本人倡導的策劃,要么大題小做、要么小題大做有異曲同工之妙呢?當然,這只是巧合而已,哈哈!